绛州鼓乐以打花闻名。这种鼓乐的演奏者充分利用鼓的各个部分和鼓槌、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。气势磅礴,气势磅礴,铿锵有力,豪放雄浑。音乐是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内容,也是当地“社火”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。
绛州鼓乐产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。新绛位于山西西南,运城北部,吕梁山南端,为晋、陕、豫三省区交汇之地,历来在政治、文化、经济方面居于重要地位。
绛州鼓乐,源于先秦、盛于明清,是流行于新绛的锣鼓乐、吹打乐,素有“地动山摇”“闻声十里”之誉。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,绛州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”数据库。
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代表性。它所使用的乐器是多面形制不同的鼓。现有十几种敲奏技法,即击鼓边、敲鼓边、墨鼓钉、蹭鼓面、打鼓帮、抽鼓皮、磕鼓环、碰鼓架、单槌滚、双槌擂、槌相搓、槌相击、槌相打、捶相挑。
民间将绛州鼓乐分三路,各路各有常用曲目,南路有《叽呱啦》、《啦呱叽》、《扎咚呱》等,中路有《钉缸》、《麻雀踩蛋》等,北路有《牛斗虎》、《凤凰单展翅》、《狮子撩绣球》等。
新绛县,古称绛州。山西锣鼓音乐的一方宝地。花庆鼓、汾南车鼓、穿相锣鼓,皆在这里降生;《秦王点兵》、《老鼠娶亲》、《厦坡上滚核桃》等都在这里升华。
《秦王破阵乐》在民间颇为流传,尤其是明、清两代,鼓乐进入鼎盛时期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绛州鼓乐更在发展、壮大,尤其是近年来,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,绛州鼓乐得到了很大发展。在《秦王破阵乐》的基础上,整理出了《秦王点兵》、《夏坡滚核桃》等精彩曲目,并且参加了山西省的首届艺术节。一九八八年,在北京举行的"全国龙年音乐周"中,绛县农民业余鼓乐队上京演出,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称赞。
世界上最早的鼓诞生于于古绛州一带,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鼓都出自那里。同时,在一个各种艺术都缺乏良好传承的时代,那里的人们却传承了五千年世界上最早的鼓艺术。绛州鼓乐历史悠久,深受当地人民喜爱,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