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剧,旧称楚调、汉调(楚曲、楚腔),俗称“二黄”,指湖北武汉地方剧种,汉族传统剧种之一,形成于清代中叶的湖北,民国时定名为汉剧。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,远至湖南、河南、四川、陕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贵州、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。汉剧的传统剧目有660多个,唱腔优美,对白典雅,文本大气,对演员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高。分为十行角色,除了西皮和二黄,罗罗腔也用得较多。伴奏乐器有胡琴、月琴、三弦、鼓板等。
汉剧旧时有什么称呼特点有哪些?
汉剧是中国的地方剧种之一,旧称楚调、汉调。清中叶形成于湖北,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,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荆河、襄河、府河、汉河四大流派,俗称路子。影响了湘剧、川剧、赣剧、桂剧、滇剧的形成和发展。清朝嘉庆、道光年间,汉调传到北京,加入徽调剧团演唱,并逐渐融合演变为京剧。
汉剧的音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,罗罗腔也广泛使用,兼有歌腔、昆曲、杂腔、小调等曲调。响亮而激越,明亮而流畅。末角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;旦行唱腔绚丽多彩,以声传情,声情并茂。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。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,汉剧对京剧的形成作出了特殊的贡献,对川剧、云剧、桂剧、湘剧、粤剧、赣剧等地方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。它是研究戏曲板腔系统和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,也是艺术创新的资源。